又是央企!保利50亿吞下京城“二号地王”
又是央企!保利50亿吞下京城“二号地王”(每日经济新闻) 两天前的"地王"刚刚诞生,央企又开始在北京一掷千金。 昨日,保利地产以50.4亿元的价格,拿下面积超过30公顷的大型地块--朝阳区崔各庄乡大望京村环境整治土地储备项目4号、5号地。仅次于两天前以52.4亿元成交的大兴区亦庄地块,成为今年以来北京的"二号地王"。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有两宗地块意外流拍,其余成交的7宗地块,总出让金为76.25亿元。其中,至少有5宗被国企或带有国企背景的公司拿到。 现场:地王险些再现 "50.4亿,第三次!"砰!随着一声重重的落槌声,今年以来北京总价第二、面积第三的地块被保利地产如愿拿下。 挂牌文件显示,该地块位于朝阳区崔各庄乡大望京村,土地性质为"住宅混合共建",与此前的单价"地王"--"大望京村环境整治土地储备项目1号地"毗邻,土地面积为310315.9平方米,是今年北京成交的第三大地块。按280789.9平方米的规划建筑面积计算,折合楼面地价为17949元/平方米。 之前,不少业内人士将其视为新"地王"的热门候选。但与动辄十多家企业参与的热门地块不同,参与该地块竞价的企业仅有6家,除合景泰富外,保利、远洋、中建、首开、华润均为国企。 在竞拍过程中,手持71号牌的中建始终没有举牌,远洋在38亿元价位上果断撤出,其余企业则均拼到40亿元以上。 与大部分拿地的国企一样,保利地产的相关负责人在签字后便匆匆离去,面对记者的围追堵截,始终保持缄默。 分析:为何又是国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央企的强势正在将北京土地市场推入"寡头时代",若无有效的监管和约束机制,势必会进一步推高地价和房价,并造成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来自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京市住宅土地出让金已超过400亿元,比去年全年的一半还要多。拿下这些地的企业中,7成以上是国企或其子公司。 "第二次土地开发热潮已经到来,其表现便是'中字头'、'国字头'的大型开发商开始对土地进行寡头性掠夺。"华业地产副总裁陈云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尽管"两会"传递出加强保障房建设、加大土地和销售市场监管的信息,但并未明确表示要抑制房地产市场发展,这成为开发商普遍看好后市、踊跃拿地的一个重要因素。 去年以来,国土部连续出台政策,将土地出让首付款提高到50%,将竞买保证金比例提高至20%。但一位民企开发商认为,这些举措只能提高拿地门槛,无法对国企拿地进行很好的遏制。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也认为,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恶性竞争,但只是短期政策。 日前,北京市国土局已将土地竞买保证金比例调高到30%。该局副局长曾赞荣昨日表示,正在探索综合评标方式,避免一味价高者得。但他不赞同"地王"的提法,因为地块位置和基建好,拍出高价并不奇怪。 专家:审计国企资金 今年"两会"期间,发改委主任张平曾表示,"4万亿投资"中没有一分钱进入房地产。对此,邹晓云却认为,这些资金已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房地产市场,且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 "央企插手主业以外的业务,本身就是一种不规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一些央企不顾后果高价拿地,然后利用定价权,将成本转嫁到购房者身上。"邹晓云认为,应详细审计国企的资金使用状况。 针对"地王"频出、地价高企的现象,邹晓云认为,应该从利益链条上进行遏制,比如对企业收取土地闲置费。同时,建议对房屋收取空置费,还要向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持有者征收物业税,从而增加他们的持有成本,迫使其减少持有量,从而来调节市场供需。 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锋则认为,央企并非不能插手主业之外的房地产业务,但其资金使用状况应得到很好的监管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