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志光谈海沙事件:开发商与群众同样是事件的最大受害者--------"谣言止于智者!"
  [协会公告] 日期:2012-12-18

  

    近日,佛山四楼盘被曝涉嫌采用海沙建楼,一时间“海沙事件”被推到风口浪尖,“楼盘质量安全”再次引发政府、开发商、购房者的高度关注,对此,新浪乐居采访了南海房地业协会秘书长麦志光。

    海沙在某些领域是允许使用的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河沙来源紧张,价格高涨,部分砂场选择用价格便宜的海沙代替河沙。而海沙在建筑装饰中国家是严禁使用的,采用未经淡化处理的海沙作为建筑材料,极易使建筑工程出现氯离子腐蚀钢筋情况,导致墙体开裂,钢筋生锈,影响建筑的安全质量。麦志光认为,沙场经营海沙还是河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海沙或者河沙本身是一种自然矿产资源,每种矿产资源只要按照相关规定用途使用并无违法。这就类似于我们十年前打击假酒一样。酒精同样有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国家同样允许相关经营企业销售工业酒精和使用酒精。但工业酒精可以用于工业用途,绝对不允许用于食品领域。同样,对于沙场来说,海沙本身是一种矿产资源,在经营上并无打击的必要,可以用于道路底层的填埋(平整)和园林绿化,但海沙绝对不能用于建筑领域。例如,我们平常的高尔夫球场,就经常大量使用海沙用于填平土地,往往在填埋好的土地上铺上20到40公分海沙用于造势,然后再在沙面上铺种高尔夫球草。所以,只要你不将海沙用于建筑,海沙就是一个合格的产品。所以从某种监管层面来说,沙场经营河沙还是海沙,是不需要过问的。“园林建设用海沙是没问题的,尤其做高尔夫球场,因为球场用泥土铺平后,要在泥土上边铺30-50厘米的沙用于平整,所以海沙在某些领域是允许使用的。”

    在建筑领域,其实一早就从制度上确定了必须使用河沙,至于建筑商到底购买的是什么沙,这其实最终就涉及到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

    在这里,我可以说说我个人的观点和认识。首先,群众利益无大小,高于一切,一定要认真对待。但本次某些媒体报道确实有很大漏洞,报道非常不专业和全面,很容易造成社会乱,类似上年的抢购食盐事件。目前,房产作为很多家庭的最大财富,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群众利益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群众认为不安心的,我们一定要理解,我们自己本来也是消费者,也是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同样出现在我们面前,相关部门就要做好耐心解释工作。 当然,我也在这里说说我自己的专业意见,包括法律关系方面的认识。首先,除了群众的心理因为本次事件出现比较大的损害外,开发商同样是整个事件的最大受害者。网络上很多意见总是针对着开发商而言。其实,这在发律关系不清晰的一种体现,或者是一种误解。现在的开发商已经不同于10多年的开发商,自己买地自己建。现在的开发商更多的是负责策划、设计、协调、销售和售后跟进。开发商已经没有自己的建筑公司。开发商是真金白银做为甲方把建筑工程交给承建方(建筑公司)去建设,有监理方代表开发商去监督建筑商的工程实施,开发商是按照采用合法合规的材料和方式去核算工程价格。至于建筑公司是否采用合法合规的原料,这最终就涉及到建筑商和监理方的社会诚信问题。麦志光认为“问题海沙”的出现并非开发商的主观意愿。 因此,建筑质量的最终源头就是建筑公司和监理公司是否按照合同约定采用了合格的材料。加大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刻不容缓。 

    回过头来,对于海沙一事情,其实我们非常坦然,因为今年南海一早已经针对个别搅拌站想利用海沙进行非法牟利一事作为三大两建的一项重要工作。四月份在南海召集各大开发商有关三大两建工作研讨集体会议上,就已经有开发商作为一个专题提出并立刻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对搅拌站、工地现场展开过巡查打击,通过查阅企业进货台帐、单据等方式狠狠地打击了一把。因此,对于南海区域的工程质量,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

    另外,现在在建筑行业,政府也一早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加大了各个环节的监控,并不会象某些媒体说得那么儿戏。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在整个佛山大市的大型工地,建筑监管部门早就三令五申名文规定所有大型工地一定要采用搅拌站的搅拌水泥而不能在现场现场搅拌。这规定的重点有几个。第一,开发商在申领建筑施工许可证的环节,就已经必须要提供其选择的搅拌水泥的供应商,这些搅拌水泥的供应商必须在建设监管部门有备案和年检才行,所以某些媒体说建筑工地用没有资质的搅拌站提供的搅拌水泥,这在事实上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笑话;另外最重要一个是因为只有采用搅拌站的水泥,我们的水泥凝结强度才能达到C30(以上)的行业标准(因为在搅拌站要通过设备对水泥、沙、石、添加剂进行科学的计算),而现场搅拌,由于没有精确配比和添加剂,是达不到C30标准的。如果建筑商不按照规定采用有备案资质的搅拌站提供的水泥,监管部门就可以处于严厉惩罚,最终甚至不能竣工验收,建筑商违法的风险和成本是非常非常大。

    正因为我们有上述制度的建立,就为监管部门保证工程的质量提供了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只要对备案治质的搅拌站进行严加管理,那么就保证了我们南海区域建设工程的建筑材料源头上的纯正性。其实,在每次搅拌站向工地提供搅拌水泥的时候,搅拌站就必须向监管部门(质量检测站)提供抽样样本用于检查备案。而在工地把水泥与钢筋灌注后,质量检测站又再次到工地抽样检测。因此,实际上现在我们某些媒体所说的偷工减料情况,其实是只能相当个别、个别的现象。

    所以,在南海区域的民用建筑领域,尤其是民用建筑的主体结构方面,我是很有底气地说,我对南海的工程质量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们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制度法规并去严格执行。” 麦志光补充说。

    我们对楼盘的质量还是很有信心的

   对于佛山某些媒体对海沙的追踪报道中,爆出“佛山80%楼盘使用氯离子超标的问题海沙”。对此,麦志光认为从一个楼盘发现海沙,就作出大部分楼盘采用海沙的判断是非常不够严谨的,“这个报道主题本来非常很好,现在我们一直就是实施三大两建,目的就是要建立有利于社会长远发展的社会诚信体系,个别媒体报道一些我们职能部门未能发现的问题或者提供三大两建的线索,我们是绝对欢迎和支持的。但是这些节目在报道或者在编辑方面还有相当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记者没有公布出摄影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是今年的四月份(即三打两建前)还是今年的11月还是12月,事件的时间不清晰。

    其次,在逻辑方面做得严谨,一个沙场既有供应河沙又有海沙,我们的记者在没有看到沙的装载过程而单纯在沙场门口偷拍运输车辆的进出方式是不能单纯从沙场开出来的运输车辆就一定主观性的判断车辆所载的就一定是海沙而不是河沙。你没有完全去核实,这就很容易误导观众。而这逻辑关系本来是整个事件的最关键环节。如果你这个环节出错,即使你跟着运输车辆去到现场,仍然没用。因为你取证的前提是错误的,你的结果和判断必然出错。

    第三,在报道环节,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采用煽动性的语言去引导观众接受其观点,虽然在报道效果上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吸引了社会的眼球。但我个人觉得,个别事件并不能代表主流,由个别事件引申为“佛山80%楼盘使用氯离子超标的问题海沙”这一结论相当恶劣,这也是新闻报道或者宣传行业的一大败笔。

    第四,在节目编辑方面,我们的媒体一定要深度思考。这些媒体报道出于正义,报道反映一些社会阴暗面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千万不能让某些利益集团所利用。或者说白了是被人借刀杀人。各方面原因,河沙交易一直社会认知很少,但这个领域背后的水就很深,从上一年底,包括省、市就已经将其作为三大两建的重要案件予以处理。河沙交易的部分参与人暂时因为涉及案件而被调查。其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我们的主流媒体要防止我们的正义被这些不法利益集团所利用,迫使政府表态。

    总而言之,海沙问题被报道被关注一事既是坏事,也是好事,这最终说明了我们汪洋书记提出“三打两建”的前瞻性。只有社会诚信体系的有效建立,我们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