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乃调控之初级阶段
  [行业动态] 日期:2011-07-04

       侃侃而谈
  近日因公事在某建筑工地逗留,虽然当时烈日当头,但工人的干劲十足,闲暇之余不忘有说有笑,整个氛围紧张而又热烈。老板告诉笔者,在工地干活,一天能挣一百余块。这使笔者不禁觉得尽管工作环境艰苦,但他们还是很满足于现状。放远望去,在经济腾飞,基础建设热火朝天的中国,到处活跃着这些鲜活的面孔。
  然而今年楼市调控之力度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是近几年来之最,年后我国主要城市普通住宅的成交量也降到了历年的低谷。另一方面,各大开发商从公司运营的角度出发,纷纷推迟开工时间,延缓了拿地速度。假设我们的市场不允许"生力军"购买商品住宅,那么成千上万的建筑工人极有可能面临无工可干的窘境。
  况且,不仅是在第一线劳动的民工兄弟,由房地产拓展的各相关领域,如:钢铁、水泥、涂料、陶瓷等行业的大量从业人员也将面临无活可干的危机。站于工地旁,倘若里头有人想在城里"落脚",试着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楼市问题:楼价猛涨,和他们无关,因为买不起,但有活干;房价不涨或下跌,和他们无关,和工薪阶层也无关,因为跌得还不够。就在这不上不下,成交量萎缩的年份里,孕育了这样子的无奈。
  其实富人有钱想要买房,符合商品经济的规律。富人买房,使得城市的土地升值,带动了一系列的税收,极大丰富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这几年许多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离不开房地产繁荣的功劳。但是反过来说,富人买房,导致其他阶层买不起房,如果仅仅限制富人买房就能解决穷人住房的问题,那么就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
  此话怎讲?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这些年拜房地产繁荣所赐,甬城开发商手里储备(住宅)土地的楼面价都在万元左右。所以无论怎么"节衣缩食",在保证不亏钱的前提下呈现在市面上的都会是一个"工薪阶层"买不起的价格。所以与其投入巨资开发无人问津的项目,让公司破产,还不如任其土地荒芜,交罚金了事。
  照笔者看来,限购令只是调控楼市组合拳的第一步,这招棋至关重要,体现了中央维护楼市健康发展的决心。接下来,如何合理释放富人的购买需求,维护土地价格的持续稳定,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商品  住宅持有量,加大经济保障房的开发力度,才是保证我国楼市永续发展的百年大计。
  陈恺华/文
  微观地产
  @陈劲松 房地产已进入中场休息  
  中国房地产已经进入中场休息,正在进行规则修改,我们预判这个中场时间需要一年半到三年,下半年仍是中场调整期,政策不会发生180度改变。中场结束的标志,是保障房实质的进展,是中国对房地产形成共识。  
  @贾卧龙 房产营销全民总动员  
  找中介公司帮忙,动员全公司员工发动关系网,鼓励老顾客"老带新",甚至街头发传单,扫楼贴海报,一向稳坐售楼部等待顾客上门的开发商也坐不住了,使出浑身解数卖房。成交量低迷和资金链难题成为开发商营销手段创新的催化剂。  
  @苏步超 楼市或进入白银期  
  限购令强力施压,保障房提速大建,货币政策全面收紧,商品房库存大量积压,这说明商品房市场的"黄金期"即将过去。当然, 开发商如结合政策导向,坚持稳健开发和审慎价格策略,楼市尚可处于"白银期",长期收益依旧会可观!  
  @阿堪布 看房也能获赠名酒  
  以前都是买房子有赠品,现如今连看房都能获赠名酒,看来开发商是真急了,要不然也不会做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不知道那些根本不想买房的"伪购房者"会不会就此改变主意,要不卖房的就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韩磊 送你几句买房顺口溜  
  买房勿扎堆儿,别人不买我去买,主动权在我手里,逆向思维要学会,切忌一味去寻底,早买总比晚买强,进门就买最幸福,排队托人要吃亏,经验之谈要记牢!  
  @党军 房产限购不能一刀切  
  房产限购是一种非常有力度的调控政策,但当前不分类别地一刀切确实需要改变,特别是对豪宅的限购并不明智。限购豪宅拉低了整体均价,但同时地方的财税收入会大幅缩减,导致地方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投入都会跟不上。  
  @孤独叟 国民推高房价七宗罪  
  国民推高房价七宗罪:虚荣、攀比、跟风、哄抢、炫耀、占有、贪念。  
  @杨超 保障房是一种公共责任  
  保障房说到底是一种公共责任,公益属性永远应为第一原则。而无论是房地产也好,还是其他企业,其社会属性就决定了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而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使命。如果一个企业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这个企业必将被社会所抛弃。

  (新侨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