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房产调控与看不见的手
甘肃省建设与住房保障厅"楼市八条"的调控政策落地,兰州市也确定了房地产调控目标,虽然社会各界对包括兰州在内的600多个城市的调控目标有争议,但政府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态度和信心还是比较坚决。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目的就是遏制过快上涨的房价,这已是举国上下达成的共识。如何从另一种角度解读和思考调控下的房地产行业,是房地产行业需要突破和努力的方向。 这几年各大城市房价上涨确实过猛,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很大压力,对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对开发商而言,只能接受现实,只能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思路,提出应对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和现实要求,以新的姿态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作为政府,面对一路狂奔的房价,出台调控政策以避免房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应该是正当其时,但各地方政府出台的被称为温和的调控目标,业界评价认为,政府确定的调控目标还有存在进一步修正的可能。 当交易环节加税、提高首付比例、调高利率、限贷等价格手段都落实后,面对投资渠道缺乏的现状,人们对房地产产生的狂热仍未减退。从本质上讲,限购的控制力量还是比较明显:即使市场上有供应,购房者也有钱购买,供需双方都有意愿,但在限购令下,就无法成交。限购令的初衷是遏制投机投资购房者,满足有真正自住性需求的购房者。在这种主旨的支撑下,限购令从调控房价的短期功利性角度出发,限购肯定是有效的。但限购引出的其他方面的问题还是值得深思。 在近日由常安置业举办的"赏春游园媒体座谈会"上,常安置业董事长常贵与媒体人士就"地产新政"进行了交流,兰州东扩、秦王川新区建设和"再造兰州"战略,为兰州地产提供了长久发展的战略空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均住房建设投入的不足与兰州改善性住房的刚性需求,决定了住房供给在较长时间内与需求还存在差距。大家认为,对甘肃地产业而言,解放思想和创新思路显得尤为重要,不要让两山限制了视野,要从"大兰州"的概念出发,跳出两山觅新机。只有做到统筹兼顾,在供给和需求上寻求平衡,才能实现多方共赢。 房价高扬,是因为对住房有真实货币购买力支撑的大量超额需求,无论这需求是来自居住性需求还是投资性需求。限购是限制了投资性需求作用到房价上,但投资性需求并没错,它是资产自我保护的需要。 虽然国家今年对保障房加大了投资建设力度,能大大解决一部分人多住房需求,但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是多元的,保障房、商品房、廉租房都应该同时存在。对开发商而言,保障房无疑会对商品房购买者有所分流,再加上限购等调控政策的连环出击,对开发商后续开发的积极性还是有所挫伤,因为开发商会对将投入的市场进行分析,在综合各种情况后,就能得出市场有多少需求、有多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等结论。而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完成目前的开发项目后,后续开发项目由于市场现状复杂,势必会缩减投入,这样进入房地产行业的资本会大大萎缩,其结果就是城镇住宅面临更加严重的供应短缺,可能会对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开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一个城市开放的程度和经济繁荣息息相关,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城市的将"开放的XX欢迎您"作为宣传的口号。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水平的提高,需要有开放的经济环境和开放的胸怀,需要不断引进新鲜的血液和资本,使城市的发展驶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如果一个城市仅提供满足自住住房需求,那么阶梯的房子供应结构就没有形成,租房者的需求没有释放通道,这就限制了新移民和流动劳动者进入这个城市,从人力上限制了城市的发展。一个城市想要体现出发展的张力和后劲,就必须要在住房市场上有一些弹性空间。总之,在调控的主基调下,各地方政府都在大力落实保障房建设的目标任务。然而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千差万别,一定要根据城市的发展状况来制定一套更有效的发展建设战略。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向前发展,关注点最高的住房民生应该与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相融合统一。因为在任何情况下,计划都无法替代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更替代不了经济规律,只有健全市场自身的反应机制才能取得房价的长期稳定。
(段永飙 甘肃日报)
[关闭] [打印]
|